可以灵活摆尾的水下仿生机器鱼、不用化学试剂也可以监测水质的传感器、真正实现活细胞打印的生物打印墨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携20项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亮相“中国海洋第一展”——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简称“海博会”)。
此次深圳先进院主要围绕海洋电子信息设备、海洋大数据与海洋生物材料三大领域展出创新成果,展现了深圳先进院海洋科技领域的研发实力。其中,智能仿生机器鱼、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海洋生物化学常规要素在线监测仪器研制”项目以及海洋源ω-3多烯不饱和脂肪酸三大项目是此次展会的亮点。
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利用新兴的智能仿生技术与水下机器人技术相结合进行海洋探索和开发成为趋势。深圳先进院精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何凯团队近年来致力于研发新一代的智能仿生机器鱼。该款机器鱼中驱动其尾鳍运动的新型正弦机构在国内外属于首创,其在大幅降低结构复杂度的同时却又提升了机器鱼的机动性。该款机器鱼可用作水下仿生机动平台,执行水质监测、水下勘探和海洋科考等任务,在海洋探索和开发上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如果说仿生机器鱼是帮助我们人类进行海洋探索的一个机器人,那么海洋生化要素传感器与仪器就是我们探索海洋的一双双“眼睛”。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深入实施,在海洋环境污染监控与防治,有害赤潮等生态灾害的预警与处置,以及水产资源调查和海洋牧场渔业生产等方面,对海洋生化要素和生态环境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先进院光电中心李剑平研究员团队此次带来的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海洋生物化学常规要素在线监测仪器研制”项目向我们展示了可在水下长期在线监测海洋浮游生物、叶绿素a等海洋生化要素的新型传感器。李剑平表示:“目前我国海洋观测与监测传感器大多依赖于进口,缺乏自主创新,本项目的研发对于提升我国海洋传感器与仪器研发水平和产业化,揭秘海洋未知规律,保障海洋环境,促进我国海洋科研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危险来自海上,财富亦取之于海。海洋的鱼类在满足人们美味享受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医药健康资源。其中金枪鱼等鱼体内就富含dha和epa等ω-3多烯不饱和脂肪酸。epa也有“血管清道夫”之称。最新研究表明,96%高纯epa可明显缩小冠状动脉斑块,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深圳先进院医药所潘浩波研究员团队采用现代生物酶工程技术从鱼体内提取出天然低纯ω-3,再运用超临界co2萃取、分子蒸馏、色谱分离等先进提纯技术,进一步将epa提纯到96%及以上,并已达到规模化量产,可进一步开发出针对高血脂症等心血管疾病的epa单体药,填补我国该领域空白。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抓手。深圳先进院致力于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需求,推动科研创新,一直积极响应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海洋科技。深圳先进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吕建成表示,深圳先进院将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集成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合作的特色与科研优势,与海洋领域创新需求深度融合,继续在海洋电子信息技术与装备、海洋生物医药与材料、海洋大数据与安全等重要领域发力,努力探索海洋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孵化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是中国唯一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本届海博会以“开放合作、共赢共享”为主题于10月15日至1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涉及40多个行业细分领域的600余家单位报名参展。
深圳先进院副院长吕建成(前排右三)向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前排右二)等领导介绍展品
附件下载: